YSL:真正的天堂是你失去的那一個

文藝記錄

文藝記錄電影:聖洛朗改變時代

《時尚大帝》、《末代王尊》……時尚設計師的紀錄片拍得一部比一部豪華炫目,尊稱愈來愈讓人肅然起敬。四月的時候,各類雜誌報紙都一哄而上地做起了時裝電影的專題。隻不過大師的抬頭似乎也像時令蔬果那樣跌價不少。
  Yves Saint Laurent也是留下過紀錄片的,這部His Life andTimes拍攝於他告別時裝界之際,隻是傳統得有些生硬枯燥了。除了麵對麵的采訪,工作場景的記錄,就是找來老資料陳列一番。要是現在再換個導演,保不準又是一番美輪美奐的“升華”。當然,“升華”過了頭,所謂的記錄也難免淪落為空洞的花架子。
  鏡頭前的他說話蒼緩遲滯,神采甚至不如他高齡的母親。而他的目光也始終回避著攝像機,從他年輕時便是如此,帶著些許的羞怯或是謹小慎微,這是他所認為的最大弱點,隻是性格像命運之舵,讓人難以輕易改變。不過他的害羞在一定程度上更像一種回避,他害怕別人揣測出真實的心思,因此給予別人的總是仔細斟酌過的回應。曾經的好友Karl Lagerfeld就說形容過他“粗野,好玩”形容過他。
  接手Dior之時,Yves Saint Laurent不過21歲,在Dior手下待了五年,絕對算得上少年得誌平步青雲,能把自己的一切傳交給一個年輕人,足以看出Dior對他的欣賞。可四天後,在意大利休養的Christian Dior因心髒病突發撒手人寰。
  當時初出茅廬的YSL打扮得幹淨整潔,散發著靦腆稚嫩的學究氣。晚年的他依舊穿著得體,頭發梳得一絲不苟,讓人無法想象這個看似安靜刻板的設計師曾經有過頹靡放縱的,一天抽上百支煙,為戒酒一天喝25瓶可樂……這種自虐式的癲狂狀態聽上去倒更像發生在個性強烈的Karl Lagerfeld身上的,但實際上Karl要來得頑強自控許多。
  麵對這一切,“脆弱”總會跳出來成為“天才”的辯護詞。不過,最了解Yves的Pierre Bergé應該最有發言權。他是他事業上支柱,也曾是他羅曼史的一部分。如果沒有Pierre,Yves很容易成為時裝史上閃現一時的流星,當Dior以健康原因解雇他時,對他來說就等於失去了一切。哪怕他有開創自己事業的決心,恐怕也不具備長久掌控公司的體力和動力。畢竟,YSL的世界裏幾乎隻有時裝和簇擁他的人群。而Pierre的強勢和霸道正好與之形成了完美的互補。就像他說的,Yves是個被寵壞的孩子。自戀是他的一大障礙,他對自己的不滿,可能就是他悲劇的根源。一個喜歡普魯斯特的男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走出孤獨憂鬱的迷局。
  紀錄片沒有觸及他生命中的另一個人,那個他愛過、Karl也愛過的Jacques de Bascher。他的出現仿佛是誘惑Yves的撒旦,讓他卷入頹然狂野的危險之地(還有邪惡的說法是Karl操縱了這段關係)。但不管如何,那時可憐的Pierre很痛苦,而兩人也最終在1976年分了手,不過兩人依舊是事業上的搭檔,總之Yves離不了他。而Yves和Karl的關係在後期似乎一直處於水火不容的境界。一個說對方的設計“迂腐守舊”,另一個嘲諷“香奈兒小姐在棺材中輾轉反側。”
  從整體而言,盡管繼承了Chanel衣缽的Karl Lagerfeld至今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鬥誌,不過Yves Saint Laurent所留下的革命性設計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把女性拉開中性風潮,他第一個在T台上使用黑人模特,他把蒙德裏安的作品從畫作上搬到了時裝上……而他與繆斯Catherine Deneuve的合作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也許對布努艾爾不公,但說實話,《白晝美人》對我而言時尚意義要遠遠大過於故事本身,Yves Saint Laurent為Catherine Deneuve設計的戲服堪稱一個時代的烙印。諸如雙排扣的大衣、漆皮風衣、直筒連衣裙都賦予了優雅的線條和簡潔的魅力。YSL設計中流淌的法式精髓,與Dior濃墨重彩的奢華相比,倒更幾分Chanel實用經典的色彩。
  2002年,“Yves Saint Laurent高級時裝設計工作室”在巴黎馬索大街5號摘下了招牌,公司總部正式關閉。
  就像5 Avenue Marceau 75116 Paris的最後,當時法國最受寵的超模Laetitia Casta在YSL謝幕秀的T台上扔下手中的煙頭,用腳碾滅煙蒂。一切塵囂落定。
  『私家觀影誌』你可以通過Google Reader 、豆瓣9點、鮮果、QQ閱讀、有道直接訂閱Movie Cafe,Y(^_^)Y
  Related posts: 『Lagerfeld Confidential』老佛爺,讓你無從下手 (4。058) 希望本影評對您的觀影體驗有所幫助!

本站影評和劇情部分轉載自網絡,如有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請來信說明。

轉載請注明:劇情電視劇分集劇情影評 » 聖洛朗改變時代 » YSL:真正的天堂是你失去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