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眼藍色

文藝記錄

文藝記錄電影:最後的珊瑚礁 最後的珊瑚礁

《最後的珊瑚礁》:最是那一眼藍色
  文:OneMyRoad
  作為一部紀錄片《最後的珊瑚礁》可以說做到了極致,整部影片利用70mm膠片拍攝,將原生的IMAX畫麵搭配比例為4:3的IMAX銀幕,讓整體的視覺效果達到了驚人的魅力,似乎打開了神秘海底世界的一扇大門。
  影片一開始就將這部紀錄片的背景交代清楚:1946年7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了一次核試驗。比基尼環礁附近的珊瑚礁在經曆了一連串的核爆炸後被炸成了粉末,無人問津,任其自生自滅。沉寂50年後,人們意外發現比基尼的珊瑚礁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奇跡——珊瑚礁重生了!影片的大量鏡頭真實而形象,將鏡頭對準了海底那一片,多次運用到海底魚群與城市的蒙太奇,將人與自然的相生相長寫意化的表現出來。觀眾在欣賞詭譎的海底世界時,鏡頭與解說詞不斷啟發觀眾向環保的主題靠攏,確實在影片的後半段,太多的說教讓人有些乏味。然而,影片的定位也是在“科教紀錄片”,這就不難理解其“說教”的用意。
  影片的最後,著重筆墨強調人們為了讓珊瑚礁重生,其中在海底放置的雕塑的一段,讓影片的主題升華,使人感到一種神秘感與莊嚴感,對於自然,觀眾頓生一種崇敬,這一段充滿了寓意:雕塑可以看作是人類用自己的身體來祭奠海洋,以彌補人類對生命之水——海洋的過錯。作為一部紀錄片,影片在聲畫對位、聲畫結合等方麵做得相當到位,配樂方麵將海底世界的神秘與廣闊表露無遺。另外,這個影片的解說詞太像托福考試裏的對白,不過解說詞方麵將影片科教片的“說教”意味加重。影片的對比蒙太奇表現最多,從片名就能看出《最後的珊瑚礁――海上城市》,將陸地上與海底珊瑚礁城市相對比,珊瑚相當於高樓大廈,魚群相當於汽車與人類,那麽,海底珊瑚礁的瀕臨滅亡是否也意味著人類的滅亡已經不遠了,這確實值得觀眾在觀影後深思。
  整部紀錄片時長不到1小時,卻已然將海底珊瑚礁的生存狀態與人類對其的傷害描畫出來。影片取景多地,先後在帕勞、溫哥華島、法屬波利尼西亞、墨西哥、巴哈馬拍攝。這些視頻影像都極為珍貴,對今後人類探索海底珊瑚礁以及海底生物有著極大的功用。
  最後,不得不說,上海科技館的IMAX巨幕影院讓人震撼,相當於六層樓高的巨幕讓3DIMAX的整體效果發揮到了極致,讓人仿若置身於浩瀚的海底世界,真切地體驗到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充滿異國情調的珊瑚礁,海底的動植物,無一不是讓人心曠神怡的聖物。對於觀眾來說,這不僅是一次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而且更加增強了自身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紀錄片通過真實再現的手段,留下了一段極為珍貴的海底美景,多年後,如若碳排放依舊,那麽隨著這些珊瑚礁的消失,再次重溫這一部紀錄片,會有怎樣的感慨與無奈呢?而現在,留在我腦海的是,那一眼深邃的藍色。
  (影評原創,轉載請注明,否則後果自負,聯係zhanglulu2013@foxmail。com) 希望本影評對您的觀影體驗有所幫助!

本站影評和劇情部分轉載自網絡,如有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請來信說明。

轉載請注明:劇情電視劇分集劇情影評 » 最後的珊瑚礁 最後的珊瑚礁 » 最是那一眼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