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王朝》那些事兒(ZZ)

警匪戰爭

警匪戰爭電影:天國王朝 天國驕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6cebf0100bkaf。html
  再看《天國王朝》(20090112 16:46:33)
  這次導演剪輯版除了大場麵依舊宏偉外,不僅故事精彩好看了很多,人物刻畫也個個豐滿,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發揮的淋漓盡致。它不再是一部僅僅由宏大場麵堆砌而成的視覺特效片,而是一部探討國家、信仰、忠誠、光榮和使命的宏偉詩篇。這是近些年來最為宏偉、精彩的史詩巨作!
  劇情不展開討論了,聯係現在以色列對加沙的轟炸,基督教和穆斯林千年的紛爭還在繼續。就像影片結尾打出的字幕——“在一千年之後的今天,和平在耶路撒冷仍然是遙不可及”。以下是看完電影以後查的一些史料,讓您了解穆斯林和西方世界千年紛爭的緣由和本片的背景。
  一、阿育布的君主薩拉丁
  公元1193那一年,在東方一個偉大的君王,在2月16日去逝的埃及阿育布王朝的君主——薩拉丁。他的威名一直傳到同時代的中國,那時中國人稱他為綠衣大食的可汗。“大食”原是古代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稱謂,中國人借用波斯人的稱法,例如公元7501258年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該國天文科學極發達,後為蒙古所滅),中國人就稱之為“黑衣大食”。而曆史上的綠衣大食,其實指的是薩拉丁阿拔育王朝的前身法蒂瑪王朝,法蒂瑪王朝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一帶建立,在10世紀初遷都開羅,是個疆域橫跨西亞北非的大國。那時薩拉丁尚未登及。薩拉丁於1138年出生,這個時間正是中國的南宋王朝定都杭州的日子,也是距中國偉大軍事統帥嶽飛遇害的前4年。出生地位於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裏特城,也就是這個地方,800多年後又出生了另一個聲名赫赫的人物,我們在下麵的內容裏會提到他。薩拉丁在巴勒貝克和大馬士革長大,成年後起初在他那當時任敘利亞阿勒頗努爾丁王國將軍的叔父阿薩德的手下服役。在1169年,也就是年輕的薩拉丁31歲時,他已經是埃及法蒂瑪王朝的宰相和亞曆山大的總督了,當時法蒂瑪王朝在內憂外患的相繼打擊下,已經瀕於崩潰。就在這一年初,宰相沙瓦爾勾結外敵而被殺,年輕的薩拉丁取而代之,接管起這個沒落王朝的爛攤子。這隻是這個少年得誌的英雄實現他雄心和偉大事業開端,在他和精明的經營和仁政的寬待下,國力迅速得到恢複,而他也成了全埃及人崇拜和敬仰的英雄。1171年,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阿迪德駕崩後,薩拉丁憑著他在國內無與倫比的威望毫不費力地取代了法蒂瑪建立了新興的阿育布王朝,他就是新王朝的君主。此時的薩拉丁不過33歲,英姿勃發,豈甘於人下,1174年時,薩拉丁的頂頭上司、與他的王朝有臣屬關係的宗主國敘利亞阿勒頗努爾丁王國的國王努爾。丁國王駕崩,薩拉丁果斷地與努爾丁王國斷絕關係,宣布他的阿育布王朝獨立。沒多久他見時機成熟了,率兵攻打努爾丁王國,1183年攻占該國的都城阿勒頗,努爾丁王國滅亡。隨後周圍諸小邦望風來歸。1185年,薩拉丁順利地攻占摩蘇爾,以不可思義的速度建立了一個雖非空前但是絕後的阿拉伯大帝國,疆域包括了今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也門以及今伊拉克北部。在基本完成阿拉伯王國的統一後,薩拉丁才開始他的真正事業——與十字軍作戰。
  二、十字軍的起源
  曆史上的十字軍東征共有8次,始於1096年終於1291年。公認的起源開始於1095年11月26日在法國南部的克勒芒舉行的聖馬丁祭日後的一次教廷集會上,羅馬教會的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運用了他那舉世無與倫比的口才對數萬名基督徒進行了一次演說。“God wills it!”:占領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耶穌的聖墓。並以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者可以升入天堂來鼓舞民眾踴躍參加。這裏有必要簡介一下這次精采演說的背景。自公元636年起,三教的發源地聖城耶路撒冷就被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起初,阿拉伯人對基督徒們還算客氣,兩教在一定時期內還能和平相處,井水不犯河水。但在突厥人的一支——塞爾柱突厥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信奉伊斯蘭遜尼派的突厥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前身,土耳其人的祖先)之後,這個平衡便被打破了。突厥人興起之初,一度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屢屢擊敗曾經強盛一時的拜占廷帝國和波斯。那時的塞爾柱突厥人也就是現在的土耳其人可不像今天這樣對基督教西方世界那麽友好和馴服,當時他們凶悍而極端,整個中東地區的基督徒不斷遭受他們駭人聽聞的迫害,許多基督徒被殘酷殺害,更多的人被強迫改變對上帝和基督的信仰去信奉伊斯蘭教。這引起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極大憤慨。再加上丟了半壁江山的東正教拜占廷皇帝亞曆克塞一世向羅馬教會和西歐諸國的求援,促使了一心想將基督教統一(基督教於1054年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以及羅馬教廷的天主教)、建立無上權威的世界教會以及壓製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諸國君主這些世俗政治勢力的雄心勃勃的教皇烏爾班二世下定了發動戰爭的決心。教皇的演說煽情而且大獲成功,他曆數突厥人在耶路撒冷沾汙聖地、迫害基督徒的罪行:“上帝的子民們,突厥人侵占了我們的聖地耶路撒冷,他們在大肆蹂躪上帝的國度,毀壞基督教堂,擄殺虔誠的上帝子民,汙辱貞潔的婦女,貪婪地飲著受洗兒童的鮮血。主親自勉勵你們,一切有封爵等級之人都必須迅速給東方基督教徒以援助,把凶惡的民族趕出我們的領土……”“耶路撒冷,如同《聖經》所言,是上帝賜與以色列後代的,遍地流著奶和蜜。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其肥沃和豐富超過世界上的一切土地,是另一個充滿歡樂的天堂。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老人幾乎死光了,木匠們不停地釘著棺材,母親們抱著孩子的屍體,悲痛欲絕。東方是那麽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拾皆是,我們為什麽還要在這裏坐以待斃呢?”“……讓我們投入一場神聖的戰爭,一場為主而重獲聖地的偉大的十字軍遠征吧!……如果讓那些魔鬼的奴隸統治主所信任的人民,那將是一件多麽令人羞恥的事!本著主賜予我的權柄,我鄭重宣布,那些參加神聖軍的教徒,如果在途中或戰鬥中喪失了性命,主將赦免他們一切罪孽……” “……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下令、懇求和號召你們,迅速行動起來,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幹淨!……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產豐富無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導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就這樣,在教皇的煽動和號召下,西歐各國的基督徒們懷著狂熱的信仰,組織起了東侵的遠征軍。事實上十字軍東征在宗教層麵的誘因不僅僅是奪取聖地並使教徒的朝聖不受異教徒的阻撓,羅馬教廷希望藉此統合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並打擊異教徒在東方的勢力也是原因所在。在政治方麵,長子繼承製在西歐的推行產生了一大批貧窮的小貴族階級;東羅馬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在東地中海無力抵抗強悍的塞爾柱王朝的土耳其人(Seljuk Turks),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甚至皇帝羅曼努斯四世(Romanus IV)也被俘虜,一個潛在的政治真空正在形成。經濟方麵,西歐的人口急速增長和土地開發的滯後使得大批平民寄希望於到外部世界的土地和自由;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為了獲取更多利潤,也希望以對十字軍東征的支持換取地中海東部的港口和市場(當時意大利商人的盈利根本在於占領地中海東岸的各港口。這樣阿拉伯商人的貨物,包括東方(中國和印度)的產品、西非的黃金,在紅海和波斯灣的船上卸貨之後,必須經過他們控製的港口,才能運到歐洲。)。從宗教、政治、經濟的多種原因看,十字軍東征的產生也是當時西歐社會矛盾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1096年的2月,法國亞眠修道院的教士彼得和德國騎士法爾特組織了由西歐各國的農奴和平民組成的第一次十字軍,史稱“窮人十字軍”,浩浩蕩蕩向東方進發。順帶提一下,這裏所說的塞爾柱突厥人,即更早些活躍在遠東中國邊境的突厥人的後裔,是西突厥汗國烏古斯部落中的一支。正是七世紀中國人對他們的征服和驅趕,迫使突厥人不得不遠離家園到小亞細亞尋求發展。十世紀時,在其酋長塞爾柱率領下渡錫爾河進入河中地區,因而稱為塞爾柱突厥人。所以十字軍東征的暴發,匪夷所思地居然和中國人多多少少扯上了些關係。參加遠征的戰士的衣服上縫都有用紅布縫製的十字,因此稱之為“十字軍”。但這“窮人十字軍”卻是一支烏合之眾,他們還沒來得及得到各自君主的響應和調度,便匆匆東進去實現夢想。對這樣一支遠征的龐大軍隊,沒有補給可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於是他們便上演了幾個世紀以前中國的西漢王朝的那支為汗血寶馬而遠征的李廣利遠征軍在中亞所做過的事——沿途他們不得不為生存而掠奪。這支滿載對異教徒的仇恨的軍隊,所過之處就像是蝗蟲掠境,渡過多瑙河進入東歐,首遭塗踏的是匈牙利,將之洗劫一空,殺人數萬。之後是曾向他們求援的拜占廷,在貝爾格萊德附近他們和斯拉夫人打了個兩敗俱傷。幾個月後,兵力不足原來一半的十字軍終於在老奸巨滑的拜占廷皇帝亞曆克塞一世的幫助下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達小亞細亞與突厥異教徒決戰,其實是讓他們去送死,結果自然是遭滅頂之災,隻有幾千人生還。
  三、關於耶路撒冷王國
  《天》片中的耶路撒冷王,那個麻風病人,相信大家都很有印象,實際上,他是耶路撒冷王國第六任君主,這一家子很有趣,祖輩都是行事很有風格很有手段的人物。可惜一手一腳整出來的國家卻不是很長久。
  1095年,羅馬教皇號召天主教貴族和領主召集軍隊對塞爾柱人發動聖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爆發。在這次東征過程中,十字軍在東方建立了一係列十字軍國家以鞏固他們的勢力。這些國家背靠西方勢力的支持,是對抗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其中有兩個國家頗有關聯,一個是埃德薩伯國,另外一個就是片中所謂“天國王朝”——耶路撒冷王國。說他們有關聯,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創始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即鮑德溫(BALDWIN)一世,而《天》片中的那個麻風國王是鮑德溫四世。
  1098年,來自諾曼底的布倫伯爵鮑德溫一世參加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東征開始不久,這個鮑德溫就第一次體現了自己的“風格”,擅自離開大部隊,獨自率領自己的部隊向埃德薩城(兩河流域的古城,亦為基督教聖城之一)進發。其時埃德薩城被塞爾柱人圍攻已曆兩月,而俺們的鮑德溫大爺就像山東及時雨宋公明一樣,施施然登場了。援軍到來,塞爾柱人撤圍。當時的埃德薩軍事長官叫做提奧洛斯,對鮑大爺的及時來援簡直感激涕零,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這個時候,耶路撒冷王國的創始人第二次展現了他的風格,1098年3月,鮑德溫與提奧洛斯結為同盟,並認其為養子和繼承人,同年3月,鮑德溫大爺偷襲他幹兒子的營地並劫持其全家,要求幹兒子用埃德薩城的控製權來換全家的性命。可憐的幹兒子舍不得全家人被迫答應,將城交出,卻馬上成為鮑德溫大爺施展第三次風格的實踐品,一家老小,包括他自己慘遭滅門。就這樣,1098年,鮑德溫建立埃德薩伯國,稱鮑德溫一世。
  現在把有風格的鮑德溫一世暫且放一放,來說另一個有風格的人。這個人叫做哥德弗德,是一個王子,準確的說是法國布倫王子。而他是鮑大爺的兄長。俗話說,亂世出英雄。11世紀末的歐洲也是一個亂,王子們、貴族們、領主們整天閑著沒事幹,你丟我,我丟你,也很不可開交。正好,教廷號召大家東征了,槍口終於找到個一致對外的方向了,於是也不鬧了, 一窩蜂往東邊發財去了。貴族這個東西,素來以家族產業經營模式為特點,十字軍東征,一家子出去東遊的不在少數,哥德弗德和鮑德溫兩兄弟就是一個範本。 但是這兩兄弟都很獨立,都很有方向感,不往一個地方去(地方多了搶不過來,分頭行事)。在弟弟成功安家埃德薩之後一年,哥哥終於率領部隊到達了耶路撒冷那疙瘩,並將其包圍。隨後的攻城戰曆時8天,使哥哥的家兵家將損失約70%,世人稱之為痛!然而,終於在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攻破耶路撒冷,稍事休息後,哥德弗德大大爺下令屠城。破城之日的耶路撒冷的異教徒來說,那是一個噩夢,信奉上帝的基督徒們一旦武裝起來上戰場,和世俗的暴徒並無任何區別,可能以上帝和正義之名行惡還有了一份免受良心譴責的光環,因為行惡時是以上帝的名義,並且有"刀劍不染血的人要受詛咒"的咒語。城破之後的聖城,到處都是對平民的殺戮和搶劫,伊斯蘭的異教徒人頭滾滾,僅在阿克薩清真寺,就7萬無辜異教徒的平民被屠殺,無一生還。哥德弗德大大爺和他弟弟一樣,也是個很有風格的人,底下人請他做耶路撒冷的國王,他很生氣的說,偶是這樣滴人嗎?!偶是來保護聖墓滴!於是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很有風格的稱號,叫做“聖墓保護人”,以此身份執掌聖。但是哥德弗德大大爺的命不是很好,他隻做了一年的“聖墓保護人”。1100年,哥德弗德在耶路撒冷病故。二爺鮑德溫幾乎同一時間從埃德薩風塵仆仆的趕到,在兄長的遺體前毫不猶豫加冕為耶路撒冷國王,十字軍耶路撒冷王國正式建立,標誌著聖城回歸。按照鮑二爺一貫的行事風格以及在此次時間中的驚人行動速度,偶很懷疑哥大爺的病故是不是有點貓膩,嗬嗬,不過這是完全出於猜測,無事實依據。
  以上即為《天國王朝》中耶路撒冷王國的來由。
  四、鮑德溫四世之前的王國傳承
  鮑德溫四世是鮑德溫一世的堂弟的外孫的弟弟的兒子,看起來這兩個國王的血緣關係似乎是遠了點,但鮑德溫四世的作為並沒有給他老祖丟什麽臉。 在說鮑德溫四世那短短不到30年的執政生涯之前,先簡單回顧一下耶路撒冷王國在此前170餘年中的傳承關係和主要事件,免得突兀。
  鮑德溫一世順利加冕之後,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如果說鮑太祖之前的行為都體現了開國君主無一例外的心狠手辣,那麽他接下來對國家的治理則體現了優秀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首先他很聰明地搶先占領一係列地中海東岸港口,將之納入王國治下,這樣的作用是保障了歐洲通往伊斯蘭世界腹地的通道,而地中海各國為了保護共同的軍事、貿易通道則紛紛自覺自願地拱衛耶路撒冷東海岸,隨時準備提供強有力的支援,隨後他在埃德薩、安條克和的黎波黎建立宗主權,使這三個蝦米成為耶路撒冷的附屬,讓耶路撒冷不必因為被伊斯蘭勢力包圍而顯得形隻影單。幾路散手使下來,耶路撒冷王國盛極一時。
  1118年,可愛的世間奇男子鮑德溫一世終於嗝屁了。王國交給了他的堂弟,埃德薩國王,鮑德溫二世。這個二世不像是秦二世那樣的顛佬,可又讓人覺得他真的是有點顛,在位期間,他多次與塞爾柱人交戰,多次被俘,但每次都神奇般安然無恙脫身,而且回來後絲毫不以為恥,繼續騎著高頭大馬外出征伐。征戰的結果是,在1131年他去世時,比起鮑德溫一世時的版圖,王國多增加了幾乎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一直到達今天黎巴嫩的中部。
  此後耶路撒冷王國的領導者是鮑德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女兒作為王室血統的繼承人代表著政治和宗室上的傳承,而女婿則主要擔負著國家軍事安全的責任並行使職權。有趣的是,這個叫做福爾克的駙馬爺也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但是他不像他的老丈人那麽喜歡外出揚鞭,而隻是穩妥地保證著整個王國的安全,在他有生之年,他成功抵禦了曾吉王朝對耶路撒冷和其他十字軍國家的攻擊,保證了耶穌基督的信徒們在此地能夠繼續安居樂業 福爾克在1143年的一次打獵行動中不幸墜馬身亡。借此機會,曾吉王朝攻取了埃德薩。這一事件引起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53年,福爾克的老婆退位,兒子鮑德溫三世即位。到了這一代,鮑德溫家族的優秀血統仍然沒有褪色,據史書記載,三少爺拿著他的劍征服了埃及在巴勒斯坦的最後領地阿斯科倫。但是與此同時,曾吉王朝的第二代領導者,有為的君主納阿丁也走上了曆史舞台,他征服了大馬士革,統一了敘利亞的伊斯蘭世界,給十字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162年,鮑德溫三少爺去世。其弟阿馬裏克一世即位,也就是《天》片中鮑德溫四世的老爹。從阿馬裏克開始,這對父子就辛苦的背負上了要和伊斯蘭世界兩位偉大領袖——納阿丁和撒拉丁——長期對抗的命運。在阿馬裏克一世12年的執政生涯中,與納阿丁對抗的同時,他還曾經試圖征服整個埃及,但是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到了1174年,他和納阿丁就像約好的一樣,先後嗝屁,估計是英雄寂寞,一個死了另一個接著自殺。就這樣,王位終於傳到了鮑德溫四世的手裏。這個當時年僅13歲,9歲就得了麻風病的孩子注定要挑起王國最後的重擔,去麵對他一生中最危險的敵人——撒拉丁。
  五、最後強者——一個麻風病人的故事
  1161年,耶路撒冷大教堂,提爾大主教在為一個嬰兒做洗禮。主持洗禮的是這個嬰兒的伯父,也是他的教父——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三世。 在洗禮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國王把自己的名字作為禮物賜予這個新生兒時,國王的一位近臣開了個玩笑:作為一國之王,隻賜一個名字給自己的侄子太吝嗇了吧,有沒有其他更正式的禮物。國王聽了大笑,指著聖十字架說:“那我再給他一個禮物,耶路撒冷之王!”這個事情被在場的禮官所記錄。但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正值盛年的國王會在次年突然病勢。
  鮑德溫幼年很好動,喜歡學習搏擊,喜歡和夥伴玩帶有軍事性質的遊戲。在他九歲時,有一次在教師指導下和夥伴互相以木棍刺擊,被夥伴刺中左臂。教師在大聲斥責同伴的同時驚奇地發現,雖然鮑德溫的左臂已被刺得青腫,但他仍不以為意。起初教師以為這是鮑德溫天生堅韌所致,然後一問之下才發現,鮑德溫居然對這次刺擊毫無痛感。經過宮廷醫師的診治,確認九歲的王子患上了當時最可怕最重麻風-麻風結。王位繼承人得了麻風病的消息被嚴密封鎖,然而紙包不住火,鮑德溫身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病症,為了掩人耳目,他不得不開始在身上增加衣物以包裹身體。因此在《天》片中,我們所看到的鮑德溫四世的形象與曆史的真實相去並不甚遠。 盡管如此,在鮑德溫十一、二歲時,他患上麻風的事情在上層貴族中也已經不是秘密。似乎總是天意弄人,如果鮑德溫的父親阿馬裏克一世活得久一點,那麽鮑德溫也許還來不及繼承王位就會死去,他也就不必以腐蝕之軀來背負王國巨大的責任。然而,在1174年,納阿丁在與新崛起的撒拉丁爭奪伊斯蘭領袖位置時突然病勢,雄心勃勃的阿馬裏克一世(家族傳統,向來如此)聞訊立即遠征埃及,準備聯合納阿丁的遺留勢力解決掉撒拉丁,卻在途中患急症,不得不撤軍並於歸途中逝世。
  這一年的鮑德溫年僅13歲,根據曆來的貴族傳統,15歲才是繼承爵位的年齡,關於王位的傳承,匆匆嗝屁的阿馬裏克又根本沒有來得及留下任何遺命,而一個才13歲的麻風病人可以指望的成數能有多大?雖然這樣,耶路撒冷的高層議會在緊急會議中還是提議由鮑德溫繼承王位,並以全票通過的方式形成決議(殘念……,活脫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鮑德溫加冕的時候,他的病症不得不完全的向一切人公開。奇怪的是,得知這個消息後王國內部相對平靜,並沒有太多人暴走,反而是羅馬教廷帶來壓力,因為當時普遍認為麻風病是上帝對罪人的懲罰,所以羅馬教廷認為讓一個患有神罰之症的人來統治聖地實在說不過去。但是對於教廷的態度,耶路撒冷議會不予理會,而耶路撒冷的大主教對教廷的答複是,國王已經是塗聖油之王,請不要置疑主的世間權威和決定!於是羅馬教廷也就哪邊涼快哪邊歇著去了。關於鮑德溫的加冕,有一個傳說,據說在他加冕時,有一隻鷹飛入教堂,直接降落在主教將要加冕的王冠上,並張開雙翼,恰好在冠上形成十字的形狀。一說就是他做夢夢見的綠色十字於手邊。至今這個綠十字的標誌都保留在國際麻風防止協會的旗幟上。
  但是始終因為國王年幼的關係,議會暫時任命了一位攝政王,這個人叫做雷蒙德,也就是《天》片中的那個提亞什麽斯,這個人在王國很有地位,是醫院騎士團的領導,在《天》片中,醫院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分屬兩個不同的勢力,這一點與史實符合,不過實際上,醫院騎士團的曆史比聖殿騎士團悠久,而且在福爾克時期直接受其統屬,有很多光榮的戰績。總之,雷蒙德便向國王宣誓效忠,暫時攝政。 寫到這裏,耶路撒冷就快要進入《天國王朝》所敘述的曆史時段了。而愛德華。諾頓飾演的麻風國王也將迎來他一生中已所剩不多,然而卻輝煌意氣的時光。 《天》片中,巴裏安出現的時間是在蒙吉薩戰役之後,哈丁戰役前夕,推算起來,應該是在1185年或1186年。實際上,巴裏安男爵在曆史上的出場要大大早於這個時間。早在1174年鮑德溫四世加冕時,巴裏安和他的兄弟鮑德溫(此鮑德溫非彼鮑德溫,同名不同人)在推舉攝政王時,就作為雷蒙德的支持者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因此,他當然不是鐵匠出身,而是個世襲罔替真金白銀童叟無欺的貴族,而且論輩分他也比鮑德溫四世高一輩,因為在1177年他娶了阿馬裏克一世的遺孀也就是鮑德溫四世他老媽做老婆,片中卻改成他和鮑德溫四世的妹妹(其實是姐姐)有一腿,挺好玩的,不過不大可能,他沒那麽年輕,鮑德溫四世死的時候,巴裏安已年近六十。因為他的領地在伊柏林,因此,他也被叫做伊柏林的巴裏安。
  現在重新回到鮑德溫登基的時候。老牌貴族雷蒙德不是多爾袞似的人物,沒有大權在手就想號令天下的思想,相反,他是一個相對理智、或者說保守的鴿派,主張保疆守土,不要輕易去招惹鋒芒畢露的撒拉丁。他有起碼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撒拉丁的對手,平心而論,連他都不是,那誰是?回頭看看身邊那個包裹得嚴嚴實實,常年在麵具下沉默的麻風少年。雷蒙德所希望的隻是平安。
  這樣的願望隻維持了三年。1177年,撒拉丁終於完成了以埃及為大本營,大馬士革為政教合一中心,整個敘利亞伊斯蘭世界為羽翼的基業,並與東羅馬帝國達成和平的協議,完成了他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一切的一切都在為奪取耶路撒冷而準備,此時他的欲望空前膨脹,一心隻想著成就不朽功業,在他眼裏,阿馬裏克一世死後的耶路撒冷王國已經沒有可以和他抗衡的人物。於是,在1177年的秋天,撒拉丁率領3萬塞爾柱精騎出發。
  而在耶路撒冷這邊,三年下來,證明了攝政王雷蒙德並不具備掌控王國所有勢力的手段和能力。他隻掌握了醫院騎士團,而另一個重要的力量聖殿騎士團他卻沒能掌握。王國形成了除他之外的另一個勢力——以雷納德為首的新來的騎士貴族,聖殿騎士團是他們手裏的本錢。這個雷納德(Reynald就是片中那個嗜血好戰的紅發胖子,被鮑德溫用馬鞭海扁的那位仁兄)。雷蒙德老先生是鴿派,雷納德則是不折不扣的鷹派,為了戰略方向問題彼此互不咬弦,雷蒙德憑借自己攝政王的身份保持著對雷納德的彈壓,使得雷納德一直沒有機會對伊斯蘭世界進行挑釁。然而,他們不知道,沙漠之王早已不需要他們的挑釁。
  1177年秋,撒拉丁的三萬騎兵分成兩路發動進攻,其中兩萬進攻聖殿騎士團所在的加沙地帶(這個地名是不是很熟?),一萬包圍阿斯卡倫。
  耶路撒冷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一開始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事前甚至沒有得到什麽情報,情報工作失誤導致的結果是,在敵軍到達阿斯卡倫之前,竟然讓國王在少數部隊的陪同下到了那個地方,自動把羊羔送到餓虎的嘴邊。這一年的麻風病少年患者年屆十六周歲,仍然整日生活在麵具之下,登基三年來,在紛亂的國事中,他依舊也隻能繼續保持沉默,在國家戰略的選擇上,也沒有人想到去問這個不定哪天就會掛掉的麻風病人的意見。然而沒有人注意到,鮑德溫家族一脈相成的血液和品質經已慢慢在他體內形成,行將在未來不多的生命旅程中熊熊燃燒。塞爾柱人很快就清楚了耶路撒冷王正被他們圍困在阿斯卡倫。欣喜若狂的撒拉丁馬上組織部隊對該地區進行猛烈的攻擊,誓要生擒敵酋。國王的騎士衛隊鎮定而毫無主意地保衛在君主的周圍,抱定了進行最後死戰的決心。然而這時候,他們卻從身後的孩子口中聽到了冷靜清醒而又條理清晰的指令。騎士們驚奇地轉身看著國王,然後鞠躬並舉劍示意,執行命令。 在打退塞爾柱人的進攻後,鮑德溫家的少年戰術天才抓住對方組織攻勢的間隙,率領帳下突圍而走。撒拉丁聞訊大發雷霆並派遣馬木留克騎兵衛隊狂追,但是無濟於事。鮑德溫突圍後並不向耶路撒冷撤退,他派出通訊員命令各地騎士立即前來與他相會,同時往醫院騎士團的駐地進發。在那裏,他與帶領聖殿騎士團殘部突圍的雷納德相遇。狼狽的雷納德原以為被圍的國王已經提前歸天,想不到國王已經在部署決戰的事宜。他第一次感到那個銀麵具下所散發的氣度,也第一次認識到了國王的權利和威嚴。於是,耶路撒冷國王集結主力軍隊,與同樣收束軍隊前來奪取耶路撒冷的撒拉丁在蒙吉薩相遇。
  11月25日,蒙吉薩戰役(Battle of Montgisard),鮑爾溫四世以500騎士,80名聖殿騎士(Templar)和幾千步兵襲擊了薩拉丁的30,000人並取得全勝。薩拉丁的馬木留克近衛隊(Mamluk)幾乎全殲,部隊受到重創,傷亡達到20,000人,連撒拉丁本人都是騎快駱駝逃回埃及。這是撒拉丁一生少有的敗仗。這裏介紹一下什麽是馬木留克騎兵,馬木留克騎兵來自埃及,但不由埃及人組成,而是由希臘的色雷斯、馬其頓,高加索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地方的人組成的奴隸兵團,但是這個奴隸兵團和其他不大一樣。馬木留克騎兵都是不到六歲時,就從他們的故鄉被購買或者拐騙而來,這些男孩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和身世。經過篩選的男孩一律被閹割,然後就投入冷酷無情的軍事訓練,他們主要學習的課程就是馬術和格鬥。一般都有三分之一的男孩死在成人的過程中,幸存者自然而然地被訓練為沒有家庭,沒有親情,甚至沒有肉欲的戰爭機器。
  這次大敗使撒拉丁退回東邊,修養部隊。然而戰爭天才不甘心敗在一個弱冠麻風病人的手裏。休息一年後,1179年,撒拉丁率軍偷襲了在泉水穀的雷納德和聖殿騎士團,鮑德溫聞訊馬上親提大軍前來交戰。雙方對峙許久,撒拉丁無法占到便宜。於是雙方締結兩年的休戰協議。沙漠之王終於被拒絕在耶路撒冷國土之外。
  在《天》片中,鮑德溫臨死時對西比拉(Sibylla,影片中的公主)說,他仿佛又回到了16歲那一年,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指揮王國擊敗了撒拉丁的精銳。這一戰即是1177年的蒙吉薩之戰。電影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已是往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國王,但其光芒卻完全掩蓋了所謂的鐵匠主角和爭吵不休的各色人等,甚至包括撒拉丁。
  1179年泉水穀戰役後,撒拉丁退回大漠,繼續等待收複聖地的機會。而這段時間在聖地的人們中間,卻發生了很多紛繁複雜的事情。強敵來臨時人們或許可以暫時拋開彼此的分歧聯合抗敵,但是一旦外患解除,一切又會馬上回歸到原來的軌跡上。三國時代袁紹死後曹操不急於進兵而要等著袁家兄弟內訌,日本投降後國共馬上開戰,都印證了這個規律。
  經曆了蒙吉薩和泉水穀兩場戰役後,雷蒙德和雷納德開始對“麻風病人”這個事物有了全新的認識。
  認識的結果是,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點:就像鮑德溫四世在《天》片中抽打雷納德時所說的,“耶路撒冷,惟我獨尊”,兩派人馬都必須收斂起來,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去掌握什麽戰略方向。隻有國王的意誌才是國家的意誌,蒙吉薩戰役結束後雷蒙德馬上很懂事地辭去攝政王職務,將權利交回;第二點:國王惟我獨尊的日子不會很長了,因此表麵上行動要收斂,暗地裏準備工作卻要做足。既然暫時沒機會出招,就自己先練練內功吧,反正再怎麽也要比對方先打通任督二脈。
  一開始,雷蒙德的發展勢頭相當良好,他從加強內部著手派遣,真真正正的是在練內功。1177年的蒙吉薩戰役打完後,他馬上就讓自己的親密戰友巴裏安娶了阿馬裏克一世的寡婦老婆(斯科特的改編讓巴裏安完成了母女通吃的偉業),也就是說,他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國王的繼父的老大。同時,鮑德溫的病情使得王國不可能主動發動戰事,所以在這段時間裏,似乎是雷蒙德一派在占據上風。但另一邊的雷納德也沒閑著,他雖然在內家修煉上缺乏天賦,但一點也不妨礙他要做個外家高手的偉大決心。首先他將新來的騎士貴族科特奈和呂西安家族攬入自己的陣營,然後庸俗而又有效的聯姻手段也照樣用到,迎娶幫助王國防守死海東南部地區的重要貴族之女為妻。吃了這幾顆大補丸以後,此君的一身橫練功夫也顯得頗為可觀了。
  病情日益沉重的鮑德溫在勉力維持著王國的穩定,同時他也深知不安分的臣子已經在未雨綢繆,但是對此,他也隻能在麵具下發出酸澀的苦笑,因為他雖然可以作為耶路撒冷王惟我獨尊,也可以讓撒拉丁蟄居大漠,卻不能違背上帝為他安排的命運,事實擺在眼前,他命不久矣,不但是別人,就算他自己也已默默地在等待那個時刻的來臨。
  1180年,耶路撒冷來了一個新客人。一個年青的貴族騎士,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蓋伊(Guy of Lusignan)。也就是《天》片中的那個蠢材。這個人的到來給暗流湧動的王國增加了一個不可預知的變數,促使此前一直僵持的局麵產生新的變化,對王國的未來走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蓋伊本人的智商和才能暫且不論,但是他很有可能是一個美男子。因為他才沒到耶路撒冷多久就俘獲了公主西比拉的芳心。西比拉也是個寡婦,此前曾有一個丈夫並生有一子,但是丈夫短命早死。總之怎樣也好,這個在電影中與精靈王子勾搭的公主在現實裏其實是愛上了蓋伊先生。雙方愛欲兩火催動,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雷蒙德反對這個婚事,因為雷納德已經招攬了太多的外來新貴族,而這個新來的蓋伊是個什麽貨色誰也不清楚,他不得不警惕。但是他的這個行為再次證明了他的局限性,因為這時候的蓋伊其實還是個中立派,聰明的做法應該是觀察事情的發展,了解大眾對這門婚事的看法,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錦上添花或者是雪中送炭,取得蓋伊的感激最終拉其入夥。但是雷蒙德卻不做任何調研就決絕地表示反對,這是一個比較省事卻相當愚蠢的做法。 盡管江湖兩大勢力之一表示反對,但是輿論的發展卻使得這件事越來越具有可操作性。大眾普遍認為,蓋伊背後的貴族勢力很大,招他入贅的話耶路撒冷將得到一個強大的外援,人們甚至還想起了梅裏薩德女王和他的丈夫福爾克的事情,要是這個蓋伊也是個像福爾克那樣的優秀人物(笑爆嘴),能夠繼承國王的事業,再加上他的資源背景,豈不是件美事?就這樣,蓋伊成為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女婿,而且馬上他就對雷蒙德之前的“友好”行為作出了回應,毫不猶豫的加入了雷納德的陣營(之前是納阿丁和撒拉丁,現在是雷蒙德和雷納德,我靠我要瘋了,外國人為什麽就不能取些區別大點的名字?)。而這個時候的雷蒙德除了後悔自己的行為外,搞不好也在想,巴裏安為什麽就不能年輕點帥點,那樣的話當初就可以直接去勾引西比拉,而不用娶個相比起來作用極為有限的老寡婦王後了。
  也許是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讓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個強助的雷納德有點飄飄然。1181年,他擅自破壞休戰協議,搶劫了一支伊斯蘭商隊,並襲擊紅海沿岸地區,打爛前往麥加的朝聖者所乘坐的船隻,這還不算,他還擬訂了進攻麥加的瘋狂計劃並準備實施,總之在紅海玩得很盡興。撒拉丁坐不住了,也忍不住了。他於1182年率領大軍出發,發誓要教訓這些不守信用的異教徒。電影中說撒拉丁率領了二十萬大軍,實際沒這麽誇張, 那年月,那地方,打個群架最多也就是三、五萬人的規模。這時候的鮑德溫病情已經到了相當沉重的地步,身體一些部位已經開始腐爛。他已經無力再處理太多政務,不得不將大部分權利交給他的姐夫,蓋伊成為了第二個攝政王。
  1183年,撒拉丁進攻耶路撒冷。西方的兩支十字軍趕來援助(蓋伊倒也真不是吹的,雖然是個敗家子,但也確實是個太子黨,手中的確掌握著部分寶貴資源)。王國軍隊前出至加利利海,在此阻擋撒拉丁的去路。這次軍隊的行動由剛上台的蓋伊攝政王統帥,二雷作為助手協助,鮑德溫帶著一絲憂慮的心情留在後方觀望前方的表現。 國王不在,二雷又開始扯淡,無非又是堅守與外出決戰的爭論。雷蒙德認為敵軍是遠來之師,人多勢眾士氣正高,但補給有限,決戰正是他們所期望的,應該堅守。雷納德的意見則不用說了,是人都知道他的精神世界裏永遠都隻有兩個字:PK。蓋伊覺得雷蒙德這次似乎有點道理,但要他一個執政黨領袖去聽從在野黨的意見實在說不過去,其他不說,你這黨魁還想不想當了?所以他決定出去會會撒拉丁。
  前方的一舉一動都被後方的麻風病人所掌握。鮑德溫無法再坐著看他去幹傻事,了解到了姐夫的意圖後,他馬上拖著殘病之軀前往前線,終於在蓋伊出發前趕到,製止了他愚蠢的行為並接管了軍隊的指揮。
  撒拉丁在此之前進行了數次挑戰,使用各種手段引誘基蓋伊外出決戰,眼見即將成功很是開心。但是整裝待發的他卻得知基督教軍隊最終還是按兵不動。鬱悶的撒拉丁派人查探,得到的結果是對方軍營豎起了王旗。於是他知道,那個麻風病人,那個半死不活的麻風病人還是來了。沙漠之王在軍帳裏沉默了很久,最後下令撤軍,默默地回到沙漠去等待他的麻風對手死去的那天。
  電影中斯科特對這一段的演繹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可的,比較完整地體現了鮑德溫的氣概和不可挽救的悲哀。
  回到耶路撒冷的蓋伊大駙馬根本不知道自己剛剛從鬼門關回來,他認為國王的行為讓他大丟麵子,並跑到皇宮去和自己的小舅子大吵大鬧,叫囂今後不再服從國王的命令。躺在病榻上的鮑德溫冷冷地看著他,強忍著沒有讓姐姐第二次成為寡婦。蓋伊的舉止已經讓他完全清楚了這是一個什麽貨色。他剝奪了蓋伊攝政的權利以及他在雅法和阿斯卡德的領地,並派大教長和兩大騎士團團長前往西方求援,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之火已經快要燃盡,他一死薩拉丁就會馬上到來,他要為這個國家最後再爭取更多的防衛資源。
  1185年,24歲的鮑德溫奄奄一息,為了祖輩的基業,他以超人的毅力、腐蝕的身體支撐了這個國家十一年,但現在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他召來雷蒙德立下遺囑,指定自己7歲的外甥——西比拉與前夫的兒子鮑德溫五世為繼承人,雷蒙德為攝政,並嚴令規定禁止蓋伊參與權力。
  1185年3月,麻風病人,沙漠之雄撒拉丁永遠無法跨越的對手,耶路撒冷王國最後的強者,也是最脆弱的強者——鮑德溫四世,終於得到了身體和靈魂的最後解脫。
  六、耶路撒冷保衛戰
  鮑德溫四世去世後,耶路撒冷王國再沒有能統一主戰,主和兩派的人員。1186年,鮑爾溫五世這個孩子在繼位一年多死去後病逝,年僅9歲。他的母親西貝拉成為女王,在一群高級議事會(Haute Court)成員的要求下,她不得不與丈夫蓋伊離婚以取得他們的支持登上王位。在成功加冕後,她出人意料的再次與蓋伊結婚,並將王冠交給了蓋伊使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 但蓋伊顯然沒有那份才華統和國內的矛盾。
  薩拉丁在沙漠中也沒閑著在外交上做了一係列的努力。首先是停止了他對同教袍澤的擴張,為了團結整個伊斯蘭世界,他不惜尊他一向看不起的巴格達阿拔斯王朝(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黑衣大食”)的哈理發為宗教領袖,盡管這位昏潰的哈裏發對他多有不滿和無禮。其次是對拜占廷和西歐大陸的基督徒們采取分化策略。在1182年時,暮氣已露的拜占廷帝國做了一件蠢事,莫名其妙地與西歐人決裂,屠殺了許多西歐人,大大得罪了羅馬教廷。機敏的薩拉丁不失時機地於此時向拜占廷示好,並締結了互不幹涉和交戰的和約。而複興的突厥塞爾柱帝國也主動向薩拉丁示好,這樣一來,便一舉解決了他將來進攻十字軍王國的後患。
  1186年冬,雷納德像他以前習慣做的那樣,又一次像個盜賊一樣搶劫了一支自開羅到大馬士革的埃及商隊。撕毀先王鮑爾溫四世與薩拉丁定下的和約。這使得性格寬厚的薩拉丁也很憤怒,因為埃及人是他的子民,他先是禮貌地向耶路撒冷國王蓋伊提出抗議,要他們釋放商人和歸還貨物。不知死活的雷納德則輕蔑地說,讓薩拉丁去找穆罕默德要,言下之意就是讓他去見鬼吧!薩拉丁勃然大怒,發誓一定要親手宰了雷納德這個無賴。聖城耶路撒冷本來就是他的目標,這次剛好給了他一個充足的籍口。
  1187年6月下旬,薩拉丁從帝國本部以及豪蘭、阿勒頗、伊茲丁摩蘇爾等領地調集了大批兵馬,約2萬人左右,在埃及集結,向耶路撒冷王國進發,發動了收覆聖城之戰。他采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先圍攻提比萊斯城(又譯太巴列),提比萊斯城是特裏波裏伯爵夫人艾希發的封邑,她自知在薩拉丁手下走不了幾個回合,於是急忙讓老公雷蒙德向蓋伊求援。雷蒙德是個身經百戰的老將,雖然性子暴戾,但不失為一個頭腦清醒的軍事統帥,對薩拉丁的實力也頗有認識,因此在他妻子求援時主張按兵不動,穩妥行事。如果這場戰役由他主持大局,或許薩拉丁也未必能輕易得手。但當時耶路撒冷政權上層卻是矛盾重重,幾位實力派人物如雷納德和“聖殿騎士團”的大頭領裏德福特的傑勒德以及蓋伊國王幾個人相互間各懷鬼胎,勾心鬥角,爭權奪勢,罅隙極深。雷納德是個狂熱的騎士,籍此破口大罵雷蒙德是懦夫和內奸,極力說服蓋伊發兵。隨即組調騎士1200,騎兵2000,步兵萬餘,置雷蒙德的再三告誡於不顧,一意孤行向提比萊斯進發。這一切都在薩拉丁的掌握之中,耶路撒冷至提比萊斯城有很長的一段高原荒漠地帶,薩拉丁在佯攻提比萊斯時已在這一帶布下重重伏兵,十字軍一路不斷遭到薩拉丁騎射部隊的伏擊和騷擾,被折磨得憔悴不堪,行軍速度十分緩慢。7月4日,在十字軍艱難地到達哈丁( Hattin又譯哈廷、海廷)附近時,已經筋疲力盡。由於被切斷了水源,士兵們個個酷熱難當,饑渴難奈,主力脫節,先前騎士精神的狂熱,此時已鬥誌全無,以至於這場本來實力相當的戰役呈現的是完全一邊倒的局麵。十字軍中騎兵和步兵配合的陣形戰術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在薩拉丁的密集圍攻下迅速潰敗。直到最後國王將像征宗教信仰的最高圖騰的聖物(或許相當於古代中國軍隊裏的帥旗)“真。十字架”樹起,也隻能稍稍穩住陣形,延緩局勢,但最終仍是無可挽回的慘敗,耶路撒冷軍隊全軍覆沒。這也是影片中屍橫遍野的那一幕。蓋伊和雷納德均被俘虜,影片中薩拉丁給蓋伊一杯冰水,蓋伊將水遞給雷納德,接著雷納德被薩拉丁斬首,在曆史上也是確有其事的。(按照中東的傳統,主人不能加害他所招待的客人。薩拉丁籍遞水給蓋伊表達他對蓋伊的饒恕,雷納德想喝掉這杯水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可惜給他這杯水不是薩拉丁本人,因此薩拉丁殺了他)
  哈丁之戰(Battle of Hattin),薩拉丁對此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心理戰到用火攻,無不盡其及,足以與中國曆史上任何高明的統帥相媲美。最終徹底地取得了哈丁之戰的勝利。這場惡戰中,十字軍全軍覆沒,聖物落入薩拉丁這個異教徒手中,“聖殿騎士團”的大頭領裏德福特的傑勒德與阿卡主教陣亡,國王蓋伊和雷納德被俘,隻有雷蒙德率少量心腹殺出一血路衝出重圍。但死於三個月後。十字軍慘敗後,耶路撒冷王國諸城唾手可得。
  1187年9月20日,哈丁戰役的勝利後,薩拉丁的軍隊包圍了耶路撒冷城。兩個星期的圍攻後,耶路撒冷城終於提出開城投降。1187年10月2日星期五,回曆583年7月27日(27th day of Rajab in the year 583 after Hidjra),也就是穆斯林的登霄節,薩拉丁進入了耶路撒冷城。在被十字軍統治了88年之後,穆斯林再次統治了這個城市。薩拉丁完成了伊斯蘭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壯舉。穆斯林世界崇拜薩拉丁,固然是因為薩拉丁是他們幾千年不世出的大英雄,是他們永恒的驕傲。但薩拉丁在西方、東方其他民族的眼裏,最為人尊敬的是他高貴的氣度和寬厚的性格,而不是他的軍事才能,因為每個偉大的民族都能找出幾個功績不亞於他的英雄。當時收複的聖城耶路撒冷裏有大約10萬名以上的基督徒,以及數量可觀的被俘十字軍戰俘,每個人都覺得大禍臨頭,80多年前就在這個城市裏被基督徒們津津樂道並載入史冊的對伊斯蘭異教徒的大屠殺猶曆曆在耳,如果穆斯林們要為當年的屠殺血腥報複,在那時任誰都覺得合情合理。但薩拉丁的舉動卻完全出人意料,破城後立即下令不準士兵殺戮和掠奪,保留所有基督徒的生命和財產,充許他們交少量的贖金後帶著財產回國。這簡直就是個不可思義的舉動,8萬多基督徒在薩拉丁的伊斯蘭異教徒士兵的保護下踏上回鄉的路途。薩拉丁的弟弟阿迪爾行事也頗有乃兄之風,他居然還從自己的私房裏拿出錢來給丈夫戰死的寡婦一些安家費,並替2千多窮基督徒交了贖金。實際上交得起贖金的隻有18000多人,但後來許多交不起贖金的窮人也被他們哥倆隨隨便便放走了。對於薩拉丁釋放基督徒的的原因,除了一般的認為是出於他本身性格的寬厚和仁慈外,另外還有兩種流傳不是很廣的說法:一種是認為薩拉丁釋放基督徒是因為耶城內的基督徒守軍以城內的伊斯蘭人作為人質,威脅要同歸於盡,並將聖城將毀於一炬,將歐麥爾大清真寺夷為平地,以此脅迫薩拉丁許諾釋放所有基督徒。不過這種說法如果參照薩拉丁其人的一慣寬宏的作風,便知其不成立;另一種說法是認為薩拉丁受了他的基督徒私友的影響和遊說,而促使他做出寬待基督徒的決定。對待戰俘,薩拉丁也算是非常仁慈,他將蓋伊國王和貴族騎士們也輕描淡寫地釋放了,普通軍官和士兵並不殺害,作為戰利品賣到埃及做苦役。
  薩拉丁的舉動不僅讓西方人也讓中國人汗顏,在中國曆史上不難找出軍事才能和功績與薩拉丁不相上下的帝王統帥。但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西楚霸王坑殺二十萬秦軍,飛將軍李廣也殺過八百羌人降兵,驃騎大將軍固然英勇絕綸,但他每次出征動輒就帶幾十萬顆人頭回來……在黑暗時代的殘酷戰爭中,薩拉丁是人道主義的惟一。不過薩拉丁畢竟是穆斯林的君主,在宗教信仰上畢竟與羅馬教廷有著不可調停之處。他惟一痛恨的是由羅馬教皇成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也就是傳說中的聖騎士、遊俠,他把這些人視為信仰上的仇人,難以寬容,因此包括“聖殿騎士團”團長在內的大約200多聖騎士被處死,其中有些不願意淪為異教徒奴隸的普通士兵也自願加入聖騎士的行列求死。之所以費這麽多筆墨敘叨這個薩拉丁義釋基督徒的舉世皆知的典故,是因為薩拉丁正是當今穆斯林世界裏,被穆斯林們譽為伊斯蘭英雄的恐怖大王本。拉登和暴君薩達姆的偶像。拉登先生自不必去說他了,他崇拜的薩拉丁,的確是穆斯林的保護神,拉登本人也常以此自詡,但薩拉丁卻從不對平民下手,終其一生,都是在光明正大地與西方軍隊作戰。許多穆斯林將拉登先生視為伊斯蘭英雄也就罷了,但如果拿他和薩拉丁相比,卻是對自己的民族英雄和宗教英雄的褻瀆。拉登其實是與薩拉丁同時代的哈桑?本?沙巴的衣缽傳人,屬什葉派,有個專門從事暗殺的秘密組織,培養宗教狂熱的刺客,在各國從事暗殺首腦的恐怖活動,被什葉派譽為"真主的複仇者"。當時在戰場上不可一世的東西方諸名王們,對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對手也十分頭痛,連薩拉丁也怵他們三分,以至於與德皇、法王不約而同地都拿出重金給哈桑交“保護費”。拉登的“基地”恐怖組織整個兒就像是哈桑的阿薩辛刺客組織的翻版。所以,相比之下,薩拉丁是個英姿勃發的偉岸丈夫,而拉登先生站在他麵前卻像個猥瑣而不能見人的小偷。至於薩達姆,他也就是那個我在頭一章節所說的與薩拉丁同在伊拉克北部的提克裏特城出生的聲名赫赫的人物。不多說了,已被美軍處決。
  七、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薩拉丁收複聖城之時,也就注定他要迎來他這一生的幾個強敵。哈丁之戰後,震驚了整個基督教世界,正在和紅胡子巴巴羅薩鬥得死去活來的教皇烏爾班三世(Pope Urban III)聞此噩耗,受不了這個重大打擊,一口氣沒緩過來,魂飄西去,就此蹬腿了。他的繼任者格利高裏八世(Pope Gregory VIII)發出號召呼籲基督徒們奪回聖地。118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弗裏德裏希巴巴羅薩(Frederick I Barbarossa即德意誌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獅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the Lionheart)與法王腓力。奧古斯都(Philip II of France)卡佩王朝腓力二世)三位名王先後出場,發動了旨在收複聖城和收拾薩拉丁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三位名王都是各自國家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大英雄,其曆史地位就好似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樣。諸名王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巴巴羅薩霸氣橫秋,獅心王查理我行我素桀傲不馴,奧古斯都少年早慧足智多謀,加上薩拉丁的寬厚隨和,對比極為鮮明。其中任何一位名王的能耐都不在薩拉丁之下,可惜都沒贏……
  以上包括了《天國王朝》的前世恩怨。至於接下來更精彩的英王理查一世(人稱“獅心王”)和薩拉丁曠日持久的王者之戰,建議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早日搬上大電影,內容至少可以拍兩集,再加上一集前傳(薩拉丁統一阿拉伯和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希望《天國王朝》係列能像《教父》,《星球大戰》,《魔戒》,《駭客帝國》一樣成為經典。雷德利·斯科特加油啊! 希望本影評對您的觀影體驗有所幫助!

本站影評和劇情部分轉載自網絡,如有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請來信說明。

轉載請注明:劇情電視劇分集劇情影評 » 天國王朝 天國驕雄 » 《天國王朝》那些事兒(ZZ)